
您好, 欢迎来到百铸网! 热线电话:400-8088-177 企业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注册|登录
2016-03-03来源:暂无数据
2 化,当温度超过400℃后,硬度明显下降。在低温下可锻铸铁的强度随温度下降而升高,伸长率则下降,此种变化情况与韧性脆性转变有关。铁素体可锻铸铁有较高的冲击韧度。
【3】
【4】 1.3 研究内容及目的 (1)查阅文献资料,掌握可锻铸铁的成分组织,生产工艺性能及应用; (2)完成铁素体可锻铸铁的配料,熔炼,铸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; (3)会制作砂型及了解砂型成分; (4)观察金相组织,并对金相组织进行分析.
2.1 化学成分的选定原则
(1)保证铸件任一截面在铸态时全白口,不出现麻点,否则会显著降低机械性能;
(2)有利于较快的石墨化过程,以保证短时间内完成石墨化退火,缩短生产周期;
(3)有利于提高机械性能;
(4)在不影响机械性能的情况下,兼顾铸造性能,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。
【5】 2.2铁素体可锻铸铁配比计算
(1) 查资料可得可锻铸铁标准含量为:
在熔炼过程中存在烧损选取烧损率如下: C增加5% Si烧损5% Mn烧损10% S增加50% P不变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计算过程,分别计算出需要添加的生铁中碳锰铁45号钢的含量。列于下表。 (2)计算过程: 以熔炼100g白口铸件为例,设需要Q10生铁的量为x, 中碳锰铁的量为y ,45号钢为z 则可以列下列方程组
X+y+z=100
4.32x+1.91y+0.45z=2.38×100
0.44x+75.85y+0.65z=0.61×100
计算可得:x=49.7 y=0.35 z=49.95
4 由此定出铁素体可锻铸铁的初步配料成分单见表2.2,Q10生铁的配比为49.7%,中碳锰铁的配比为0.35%,废钢为49.95% 表2.2铁素体可锻铸铁初步配料成分
在熔炼过程加入硅铁以确保Si的含量符合要求即可。
2.3热处理工艺的选定 退火工艺: 退火过程及其组织转变,用图2.1所示的退火曲线及组织变化示意图来说明。其过程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。
(1)升温阶段(0~1)。“1”点温度一般为950℃左右或稍高些,此时铸铁组织由珠光体加莱氏体转变成奥氏体加莱氏体。实际生产中,由于较大的退火炉升温较慢,加热到900℃以上需要10~20h以上,虽然在规定的石墨化退火工艺规范中,没有专门的预处理阶段,但实际上经过300~500℃的时间超过了3~5h,已含有预处理的作用。增加低温预处理的时间,更可以增加厚大断面可锻铸铁的石墨核心数。
(2)石墨化第一阶段(1~2)。在第一阶段保温,自图2.1 退火曲线及组织变化示意图由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而逐渐消失,团絮状石墨逐渐形成。第一阶段结束时(到“2”点),组织为奥氏体(γ)加团絮状石墨。这个阶段所需的时问长短以自由渗碳体能全部分解完为准,过长无益且有害。
(3)中间阶段(2~3)。指从高温冷却到稍低于共析温度(710~730℃的范围)的 阶段。随着温度的降低,奥氏体中的碳逐渐脱溶,附着在已生成的团絮状石墨上,使石墨长大。到“3”点的组织为珠光体加团絮状石墨。这阶段冷得太慢会增加退火周期,太快会出现二次渗碳体。 (4)石墨化第二阶段(3~4)。在710~730C处保温,可使共析珠光体逐渐分解成铁素体加石墨,石墨继续向已有的团絮状石墨上附着生长,到“4”点时组织为铁素体加团絮状石墨。这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根据珠光体是否能分解完而定。这阶段亦可采用从750C左右开始,以3~5C/h的缓慢速度通过共析区,这样奥氏体可直接转变为铁素体加石墨。这个方法石墨化速度可快些,但控制冷却速度是个关键因素。 图2.2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组织 (5)冷却阶段(4~室温)。到“4”点以后,再继续保温并不发生组织变化,可
6 用较快速度冷却。为防止回火脆性,冷到500~600rC时即可出炉空冷。铁素体可锻铸铁显微组织如图2.2所示。[6] 2.4 实验用原材料、仪器设备及实验步骤的制定
(1)可控Si中频炉 (2)热处理炉:对金属工件进行各种金属热处理的工业炉的统称。温度一般较加热炉为低。热处理炉可以采用各种加热炉的炉型,但要求较严格地控制炉温和炉内气氛等。热处理炉大多使用气体燃料加热,为了准确控制炉温,有的热处理炉用电加热。 图2.3热处理炉 (3)金相显微镜:用入射照明来观察金属试样表面(金相组织)的显微镜。 (4)浇注设备 (5)洛氏硬度计
(6)混砂机 (7)造型设备
8 第三章 结果分析
3.1 实验所得金相组织
图3.1中黑色部分为渗碳体组织,白色部分为珠光体组织,
图3.2中白色部分为铁素体组织,黑色部分为团絮状石墨组织。
图3.1 未经退火处理的白口铸件金相组织
图3.2 经退火处理的铸件金相组织
3.2 实验所得金相组织分析
通过热处理图3.1中珠光体先转变成奥氏体,即实现奥氏体化,而后奥氏体不断溶入奥氏体而逐渐消失,团絮状石墨相应生成,冷却降温时,奥氏体中碳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过饱和的碳,沉积于石墨上,组织变为珠光体加团絮状石墨,继续降温冷却,珠光体分解,形成如图3.2所示的白色部分的铁素体组织,黑色部分的图絮状石墨。
9 第四章 结论 1.此次试验通过正确选用炉料配比,获得了可用的白口铁组织,经退火热处理, 即铁素体可锻铸铁退火过程的五个阶段,分别为:升温、第一阶段石墨化、中间阶段冷却、第二阶段石墨化和出炉冷却,从而得到了纯净的铁素体基体。 2.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,在生产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我们的动手能力。为以后的学习定位指明了方向。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刻的认识,还有在生产实际中对生产劳动更加深刻的理解,对以后走上就业岗位从事专业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友情链接 友链交换添加QQ:2694467624 其他问题请咨询网站客服